-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04/09]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版面费[04/09]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投[04/09]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数[04/09]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_系统观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五、质量控制
六、研究内容
七、技术路线图
八、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第五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文章摘要: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网址: http://www.zgxlwszz.cn/qikandaodu/2022/0130/672.html